图为郸城县汲冢镇卫生院开展健康便民活动的场景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这副出自清末湖南湘乡一位中医之手的春联,深刻表达了医者仁心的崇高境界与深沉的人道关怀。这种情怀,穿越时空,依然是当代医疗工作者恪守的初心,也正通过持续深化的医疗改革,惠及千家万户。
10月27日,星期一。周口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医生潘亚会一如往常,正在诊室接待患者。许多前来求诊的患者,都熟知她“不过度治疗”的理念。“作为医生,我更愿意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让患者少受罪。”潘亚会说,“科学诊疗、温情关照,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好转乃至痊愈,是医生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记者从市中心医院了解到,自今年入夏以来,互联网医院的问诊量便逐步上升,最高日问诊量1700余例。入秋后,儿科医生周祥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其工作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在微信群内,周祥告知群友:“各位朋友,我是周口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如果有关于病情、用药等方面的问题,大家可以在周口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找我进行线上咨询。同时,我还会在群内每日分享一些育儿科普知识,帮助宝妈科学育儿。”市民陈敏告诉记者:“在互联网医院,一些简单问题可以免费咨询专业医生,切实减轻了我的育儿焦虑。”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患者对医院服务的充分认可。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医疗改革让更多患者切身体会到了“少跑路、少花钱、看好病”的便利。作为一个人口超千万的传统农业大市,周口病患群体基数大,医保基金支出压力也大。近年来,我市抢抓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市县一体、机制创新、数智赋能、医防融合”四位一体的医改模式,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先后获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显著提升了群众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的保障能力。
“以前要跑到市里或县里医院检查,多花钱不说,还来回折腾;现在去乡卫生院就能检查,费用还能报销,省了不少事。”郸城县虎岗乡患者张华英感慨道。如今,郸城县虎岗乡卫生院不仅配备了由县医院提供的CT和DR设备,并将开单、检查、报销等一系列便捷流程清晰公示,让患者少花钱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周口正全力将健康“福音”送到百姓“家门口”。周口坚持市县一体,持续完善“市带县、县带乡、乡管村”的全域一体化医疗协作模式,围绕“常见病不出乡”,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达标升级行动,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提质增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基层服务能力、效率、质量“三提升”。累计下派专家1167人,共建科室264个,进一步筑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通过与“国家队”“省级队”医院和专家“联姻”,“组团式”带动全市学科群协同发展,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签约,合作共建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周口区域医疗中心,连续举办两届河南心血管病大会。实施“名医领航”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市级公立医院与国内知名专家合作开展高难度复杂外科手术,进一步提升区域内临床重点专科水平。组织“百名医学专家健康服务周口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邀请全国业内知名专家授课培训、查房指导、手术示教,合作共建名医工作室86个,带动突破新技术新项目172项。
“心血管病这么复杂,以前不去郑州心里都不踏实,现在在市县级医院就能得到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心血管患者崔涛对周口市中心医院对口帮扶专家的诊疗感慨万分。得益于医改,周口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让县级医院承担更多诊疗任务,缓解大医院拥挤现象,解决老百姓看病多跑路的难题。目前,我市已建设6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11个省级重点专科;与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合作共建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周口区域医疗中心。过去只能在省级以上医院实施的心脏搭桥手术、脑部复杂肿瘤切除等,如今在周口也能完成。
群众享受医改红利,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这正是我市用好医改“指挥棒”,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迈出的坚定步伐。五年间,我市推进“三统三保”基层药品供应机制(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结算),将大量质优价廉的药品送到乡村。截至目前,6000多家村卫生室用上了集采药品,品种达485个,村级门诊医保统筹报补实现全覆盖,集采药品平均降价62.92%,患者在村卫生室看病的次均费用下降13%。
我市互联网医院与远程医疗协作网络依托市级三级医院,组建了4家互联网医院,与全国39家知名互联网医院签约合作,开展远程会诊、线上诊疗10万余次,实现线上线下优质医疗资源协同互补,与全国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改革,如长河奔涌。只有理性“审题”、精准“破题”、认真“答题”,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持续性大考中始终领跑。五年间,周口出台5个年度改革任务文件,明确189项改革任务,坚持以系统观念和科学方法深化改革,聚焦重大战略落实全过程、经济发展全链条、乡村振兴全维度、民生保障全方位以及省、市“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要求、省委的工作安排转化为现代化周口建设的生动实践。
记者手记:
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置于改革大潮的周口,记者深切感受到医疗改革只是一个缩影,从乡镇医院新增的智能诊疗设备,到医保报销窗口前缩短的排队时长;从县级医院进驻的专家团队,到患者更便捷的医疗体验,每一处细微变化,都在编织民生福祉的新图景。而这股改革力量早已渗透进周口发展的肌理:政务大厅推行“无感审批”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小时内,不动产登记实现“一日办结”;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等8部门服务,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办理”,线上审批率达99%。周口港被列为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连年上涨,港口综合物流园区创成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周口正以医疗改革为支点,撬动教育、交通、营商环境等领域的全方位蝶变。改革不仅成为发展的“助推器”,更成为民生的“上升梯”。(记者:王晨 刘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