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铿锵结硕果 奋楫扬帆启新程——我市卫生工作将持续深化医改 聚焦基层 推动中医药发展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5-02-19 15:42:33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图片

图为周口市中心医院文昌路院区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前行又一年。
2024年,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全力推动全市医疗资源再拓展、医疗服务水平再提升、健康保障内涵再丰富。2025年,我市卫生工作将持续深化医改,聚焦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赓续书写“健康周口”建设新华章。
2024年,按照市委率先建成农业强市的决策部署,我市持续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升行动,立足“强县域、强基层”发展导向,顺利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推行“便民就医”系列暖心举措,持续推动公立医疗机构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全省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试点、全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城市。王凯省长、宋争辉副省长先后就我市深化医改工作作出专题批示。全省“便民就医”系列改革现场观摩活动、全省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现场观摩培训活动相继在我市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工作培训会多次推介周口经验。
筑牢健康基石 做好民生答卷
2024年,我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进一步筑牢。优质医疗资源快速扩容提质。扶沟县人民医院、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周口市人民医院等6所医院创成三级医院,全市三级医疗机构总数达到21所,10所县级公立综合性医院已全部具备三级医院服务能力。县级公立中医院全部具备二级甲等中医院服务能力,其中3所已创成三级中医院。县级妇幼保健院全部具备二级妇幼保健院服务能力,其中8所县级妇幼保健院已创成二甲妇幼保健院。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心血管、神经疾病、呼吸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基本建成,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周口区域医疗中心引进7项先进技术。全市新增3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总数达到115家;新增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总数达到38家;8家省级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项目已通过省级专家组现场验收;新增13家基层机构具备“五个100”实践样板服务能力,总数达到21家。98家薄弱乡镇卫生院完成补短达标建设。全市公有化标准化村卫生室总量达到4504个,占比98.23%。有序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计划,累计完成大学生村医入编266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761人,签约782.9万人,签约率84.5%;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766万份,规范化建档率86.9%。健康帮扶政策取得实效,全市30种大病患者11516人应治尽治;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家庭医生共签约656821人,实现应签尽签、规范履约;县域内所有设置床位的医疗机构全部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4月,我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建设国家重点专科2个、省重点学科1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个、省重点中医专科4个、省特色中医专科11个。所有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人才队伍更加壮大。中医药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中药产业链工作加快推进。
“一老一小一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到90%。已建成医养结合机构38个、床位8556张。新增老年友善医疗机构39家。已确定46家医疗机构作为安宁疗护试点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已建成安宁疗护病区18个,覆盖全市10个县(市、区)102家医疗卫生机构。生育环境更加友好,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全市出生人口数51294人,其中二孩占比43.3%,多孩占比7.7%,与去年同期相比二孩、三孩出生占比呈上升趋势。全市总托位数31583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6个。妇幼健康保障能力有所增强,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2.22%,产前筛查率93%,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8%,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7%,三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8.04%。已高标准提前完成“两癌两筛”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力有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卫生与免疫规划工作扎实开展,寄生虫与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治,环境卫生监测、学生常见病监测、病媒生物防治和消毒监测工作按期规范完成。健康周口行动扎实推进,2030年省预期目标值68项指标中有39项指标已达标,16项指标较上年提升,总体情况良好。“三高”共管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体系更加健全,重大疾病慢性病防治体系不断完善。
谋定而动 笃行致远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创2025年工作新局面。一是做好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试点工作,重点围绕省定改革攻坚任务,细化配套政策,持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二是做好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终期考核验收工作。三是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完善医共体外部治理、内部管理、综合监管机制,加强医共体运行监测评价,推进“七统一”管理。四是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编制保障政策,逐步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空编问题,探索建立县域医共体“基层编制池”。五是强化公立医院财政投入保障,压实各级政府“六项投入”责任,按规定足额安排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建设支出,及时足额拨付各项卫生健康专项资金。六是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医院薪酬总量中不同专业岗位类型人员占比,逐步达到“541”结构,即医生(含医技、药学人员)占50%左右,护理人员占40%左右,行政后勤人员占10%左右;推进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改革,逐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中固定收入占比。七是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上半年评估、下半年调价的节奏,在总量控制范围内突出重点、有升有降开展调价。八是持续推动中心城区三甲医院创建,2025年周口骨科医院、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周口东新医院、淮阳区中医院建成三级医院。九是巩固扩大“便民就医”系列改革成效,加快推进医检互认,全面提升家庭病床服务质效,探索免费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基本用药服务。十是加快市域一体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人口信息、电子病历、公共卫生等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十一是高质量推进一批项目、高效率开工一批项目、高标准谋划一批项目,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全面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效,高质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置和管理,加大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大专医学生培养力度,有序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计划,扩大乡村医生“乡聘村用”覆盖面。持续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薄弱乡镇卫生院补短达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打造“五个100”实践样板,做实村卫生室标准化公有化建设。落实重点监测对象健康帮扶服务,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预警,落实好大病救治、慢病签约服务、先诊疗后付费、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等健康帮扶措施。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抓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15%以上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5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服务水平,3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医馆完成服务内涵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五星级”中医馆。推进共享中药房建设,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西学中培训能力和培训质量。开展中医经典学习推广基地建设。推进中医药科普宣传,持续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和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壮大,健全协同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完善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
迈向全民健康新时代 绘就“十五五”发展蓝图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重点发挥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三甲医院带动作用,加强市老年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眼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建设,提高资源配置和服务效率。加强中心城区医疗能力建设,依托市中心医院推进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周口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持续提升我市心血管疾病诊疗能力。规划建设市疾控中心重大传染病检验能力提升项目、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市第二人民医院(周口市老年医院)医养结合综合楼建设项目、市中心医院肿瘤病房综合楼建设项目等医疗项目。以满足疑难、危重、复杂,以及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继续积极申报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带动区域专业能力提升。
提升信息化水平。构建市、县、乡、村一体化医共体信息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全员人口数据库、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基础资源数据库四大基础数据库,达到“一池汇全数”。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行动,实现远程医疗、远程指导、人工智能辅助、智慧病房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在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做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基础上,持续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在各类医疗、护理及医养结合机构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持续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推广国家安宁疗护试点经验,发展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开展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管理,强化出生缺陷防控措施,提高儿童保健服务可及性,加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健全“三高”共管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体系,开展“三高”和“六病”患者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提高预期寿命。
全面推进健康周口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健康周口”行动及其重点任务,按照职责分工,强化部门协作,加强监测评估,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至各个工作环节。


责任编辑: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