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俗的当代意义
来源: 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 2025-01-20 10:07:30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中国是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度,凸显时间文明的是天时与人时合一的节日体系,四时有序,八节成列。春有元正、元宵、清明,夏有端午,秋有七夕、中秋、重阳,冬有除夕,这八大节日是中国许多地区共享的传统节日。端午是夏季唯一大节,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节,在当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重大意义。

端午是人们进行卫生保健的节日。时值仲夏,南北气候湿热,人们受到季节性的恶劣生存环境的威胁,为了保障生命的健康,我们的先民在端午节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卫护生命的保健民俗,如采百草为药、取午时水、喝端午茶、戴五色线、点朱砂雄黄、儿童穿预防“五毒”侵害的背心,门口挂艾草、菖蒲或用艾草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因而一度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珍重生命、卫护健康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性,也是社会得以延续的保证。我们生活在北半球的东亚大陆上,生存环境受到阳光直射、炎热季风的影响。夏季仍是难熬的季节,也是传染性疾病高发季节,人们还不能完全避开高温的不适与瘟疫的威胁。期盼生活的顺利与平安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人们也就需要得到生命安全与健康的物质与心理保障。今天,我们仍会以一些传统的方式来卫护生命健康,端午节在当代也就具有“卫生节”的意义。

一个民族需要有灵魂,端午正是追念与崇拜高尚灵魂的节日。追念与祭祀为国为民奉献生命的先贤,高扬家国情怀是端午节的鲜明主题。以屈原为代表的一个个忠烈人物,至今仍是各地祭祀的对象。因其人格高洁,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宋代苏轼在三峡地区亲见屈原故乡人在端午水上竞渡追念屈原的情景,写下“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的诗句,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节日画面。时至今日,每到端午,人们在江上抛粽子、赛龙舟、吟唱招魂与安魂曲。“有也回,无也回,莫待江边冷风吹”的古老歌谣,依然回荡在屈子故乡人的心头。

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先贤的故事,因为有了仲夏端午的周期性讲述,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在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的大潮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文化身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传承屈原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十分必要。屈原等爱国士人的高洁灵魂,是激励子孙后代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重要精神动力。家国情怀,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大精神文化资产。我们在端午节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传统节日之中,让人们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中重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先贤的对话中,感受伟大爱国诗人人格的高尚,增强维护民族意识与文化的使命感,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延续更新。

中心血站 杨萍


责任编辑: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