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登革热 你我共防范
来源: 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 2024-09-24 08:26:5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属于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登革热高发季节夏、秋季,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潜伏期3-14天,一般5-9天,全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登革热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2024年以来全球登革热整体疫情形势十分严峻。目前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染给人类。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该病。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主要来源国为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多分布在广东、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

 

登革热传播的媒介伊蚊生活在哪里?

伊蚊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主要为小型清水型积水。

蚊子生长发育共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其中前三个阶段均在水中完成发育。伊蚊喜欢在小型清水型积水容器产卵,例如自然界的竹筒、树洞、石洞,房前屋后的缸、罐、啤酒瓶、废旧轮胎、陶瓷器皿,以及居家环境中的水生植物、饮水器接水槽等。

预防控制登革热最有效的三个手段就是:防蚊叮、清积水、灭成蚊。

 

防蚊叮:在户外活动时,可以使用蚊虫驱避剂或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尽量选择浅色。在阴暗潮湿等蚊虫孳生处尽量不停留,减少伊蚊叮咬的机会。居室应安装纱门、纱窗,出门前可以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注意室内灭蚊。

 

清积水: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人、畜饮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积水容器3-5天彻底换水一次。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3-5天彻底换水一次。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本地种类食蚊鱼。轮胎整齐存于室内或避雨场所,在室外用防雨布严密遮盖,户外废弃轮胎打孔,难以清除的积水轮胎,可以撒上双硫磷灭幼蚊。一个瓶盖或者蛋壳大小容器的积水中,就可以孳生媒介伊蚊,所以在清除孳生地时,一定要仔细,不要放过角落的垃圾。定期清理雨水管道和排水沟,保持水流畅通。


灭成蚊:白纹伊蚊在室外主要栖息在阴暗避风处,如缸、罐、坛的内壁,工地积水的基槽内壁。在室外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地方,着重喷洒杀虫剂;在室内则倾向于停留在墙上、桌椅和床下、悬挂的衣服上等。白纹伊蚊在早晨和近黄昏活动特别频繁,仿佛跟我们一起上下班,在它们活跃的时间段用杀虫剂等。


 登革热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疼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疼痛)、三红(面部、颈部和胸部的潮红)及眼结膜充血。


 

及时就医:如果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逗留期间出现发热、皮疹、出血等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返回本地后,如果半个月内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并说明登革热流行区旅居史。居家或住院治疗时,做好防蚊隔离,减少不必要外出活动,防止登革热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来源: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责任编辑: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