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诺如病毒高发季,学校防控不容忽视!
来源: 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时间: 2024-11-25 18:07:51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常见病原体,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是高发季节,而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防控的重点区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诺如病毒吧。

一、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es),是人类杯状病毒科(Human Calicivirus, HuCV)中诺如病毒(Norovirus, NV)属的一种病毒。具有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的特点,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因此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10月到次年3月是我国诺如病毒流行的高发季节。

图片

二、感染后症状有哪些?
感染后的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三、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粪便和呕吐物排出,存在多种传播途径。

主要经过接触患者的呕吐、排泄物或被它们污染的物品,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如牡蛎等双壳贝类),饮用了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等传播。

图片
四、防控措施
1. 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应积极开展诺如病毒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班会、讲座、海报等多种形式,提高师生对诺如病毒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等。
2. 严格晨午检制度。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对师生进行体温监测和健康状况询问。一旦发现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师生,应立即就医并严格隔离管理,同时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
3. 加强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管理。学校应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定期对饮用水供水管网进行排查和维护,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清洗和消毒。同时,加强食品原料和加工环节的监管,确保食物煮熟煮透,特别是牡蛎等贝类海鲜类食品必须充分加热后食用。
4. 环境清洁消毒。学校应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扶手、水龙头、电梯按钮等。对于被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应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处理。
5. 科学规范处理呕吐物。当发现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呕吐时,应由经过规范培训的人员按照相关操作指引进行科学处理。处理过程中应佩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处理完毕后,应及时对污染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6. 配备充足物资。学校应配备充足的消毒物资和个人防护物资,如口罩、手套、呕吐袋、呕吐物处置包等,以备不时之需。
7.家校合作。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做好诺如病毒的防控工作。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学校。同时,家长也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共同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诺如病毒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学校作为防控的重要阵地之一,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让我们携手并肩共筑健康防线,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责任编辑: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