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在公共交通、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坚持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休息,注重营养,增强体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手直接接触口鼻。
2.加强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人员,如确需前往(探视病人)要正确佩戴口罩。
3.合理用药,按需就诊。感染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按照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主要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
健康提示:
1.接种流感疫苗。防控流感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接种流感疫苗,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5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正确洗手,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聚集性活动,如果必须要去,佩戴好口罩。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注意开窗通风,照护过程中尽可能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以减少家庭内传播。科学合理的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3.重点场所防控。托幼机构、学校、医院、工厂、养老院等重点人群密集场所,应减少人员流动和探访,加强日常通风、清洁、消毒工作,学校、托幼机构要落实晨午检和缺勤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上报,采取规范的处置措施。
三、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组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具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其中轮状病毒腹泻和诺如病毒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易在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目前病毒性腹泻进入冬季流行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喝开水和使用清洁水。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加强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饮用生水或被污染的水源,饮用水用具定期消毒。
3.注意规范化处理。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环境,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开展清理工作,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对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进行消毒,清洗后认真清洁和消毒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