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刘海燕委员:
您《关于疫情期间开展群体心理疏导的提案》已收悉。结合我市卫生健康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我市卫健委紧紧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周口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高度关注心理健康工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因基层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工作人员,我市的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社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进一步健全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内的科普宣传网络,运用展板、橱窗、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广泛宣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心理健康疏导等健康意识和科普知识。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及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活动等,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区等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在公共场所设立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室或家庭医生工作室向群众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组织志愿者定期参加科普宣传、热线咨询等志愿者心理服务。
二是夯实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阵地。在社区等推广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服务热线”,关注不同职业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对疫情后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群体性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推进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加大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临床医生心理健康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早期识别能力,定期到社区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加强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合作,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辖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评估,推广老年痴呆等适宜防治技术。利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为空巢、失独老年人等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到2030年,力争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抑郁症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60%,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规范开展率达到80%以上,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
三是完善社区群体心理疏导服务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作用,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心理需求,建立社会心理服务档案,开展社会心态预测预警,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掌握有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及突发事件的苗头。建立健全基层综合管理小组,结合矛盾纠纷多元化,制订个性化疏导方案,在社区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心理服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网格管理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摸排各类矛盾问题,及时疏导化解。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报告、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依法开展案(事)件处置,逐步提高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治疗率。
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2023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