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银鑫棉业:匠人匠心 “智造”精品
来源: 政府站群服务中心 时间: 2023-11-15 07:28:0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记者 王伟宏 王吉城 张洪涛 邹娟

  “其实不用进车间,我就能通过手机知道当前的停车机台数量、落纱机台数量,以及纱线的总断头率和平均断头率……”近日,太康县银鑫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太康银鑫棉业)副总经理张东森带领记者一行参观生产车间时,向大家介绍该公司的远程实时监测系统。

  自从使用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后,该公司3万多平方米的车间内,虽然有200多台纺纱设备不停运转,但现场却很少见到工人的身影。

  纺织业曾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以前的生产流程中,每当120锭的粗纱机满纱时,工人需重复120次取纱,然后将等量的空粗纱管插到设备上。人工操作,不仅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会影响产品质量。如今,智能化生产使公司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太康银鑫棉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升级,万锭用工人数由以前的1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15人以内。”张东森说。

  纺织服装业是民生产业,也是周口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太康有着深厚基础。据统计,太康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已入驻企业68家,其中纺纱企业12家、织布企业35家、服装加工企业21家,投产及在建纺织规模达到176万锭。

  纺织业发展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成立于2002年的太康银鑫棉业,顺应时代潮流,创新发展,迎接挑战。2020年,该公司投资2亿元建成高产能、低成本、无污染,自动化设备占设备总量95%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实现了从“织造”到“智造”的嬗变。

  “从棉到纱,需要12道工序。在智能化生产车间里,工人只需操作设备面板就能实现从棉到纱的全流程生产。”张东森对记者说。

  突然,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发出警报,提醒当前纺织状态发生异常。经过张东森讲解,记者也能通过监测系统看出智能生产过程中的“门道”。

  生产时,有“粗细联合智能系统”解决粗纱机到细纱机的智能联结。在细纱机和自动络筒机之间,有“细络联合智能系统”实现细纱工序到络筒工序间半成品的自动循环。

  在智能系统终端大屏上,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实时工作数据不断更新。通过细纱机旁的小屏幕,工人能随时关注纺纱的生产情况,可准确快速找到断头纱线的锭位。

  过去,生产过程中偶尔出现纱线断头,需要工人按照路线一个一个进行查找,费时费力。现在,智能系统会通过闪烁红灯,提示值班工人续接断头纱线,快捷方便。

  “筒纱智能包装系统”可以通过筒纱自动输送系统、筒纱自动堆垛系统等子系统,实现筒纱分品种智能输送、在线视觉检验、自动堆垛等全流程无人化操作。

  “这里有国内最长的细纱机,单台细纱机的锭数达到1824锭。世界先进的单锭监测系统可对产品的质量和设备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自动络筒机配有电子清纱监测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张东森说,先进的生产技术专属于高品质的纱线,太康银鑫棉业只生产50支以上的中高档纱线,且实行订单生产。

  简单来说,两份质量相同的纤维面料,纱线越细,支数越高,所织出的面料越细腻、越轻盈;纱线越粗,支数越低,所织出的面料越粗越厚。理论上,面料支数越高,手感越细腻,服装光泽感越好。

  目前,太康银鑫棉业50支以上的纱线在全球最大家纺生产基地南通市的市场占有率为全国第一。此外,太康银鑫棉业在河南省纺织行业纯棉纺纱领域综合实力位居前列,纯棉精梳紧密纺高支纱综合生产实力居全国前六。太康银鑫棉业惊艳业界,其“江湖地位”令人刮目相看。

  细心、精心、匠心,品质永保称心。依靠成熟的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太康银鑫棉业赢得了南通浩云纺织、南通鸿莎纺织、常州吉杰纺织、江苏新绿、上海铭景等多家知名公司青睐,产品畅销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河南、湖北等地。

  作为周口本土企业,太康银鑫棉业走过20多个年头,收获累累硕果。2020年,公司荣获“河南省智能工厂”称号;2022年,被河南省工信厅评为“专精特新”企业,荣获“2020-2021年度河南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如今的太康银鑫棉业已成为太康县亮丽的企业名片。

  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怎样才能使公司的纺织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

  “一直以来,公司选拔一批有进取精神的技术人员送入河南科技大学和河南工程学院等高校学习;从青年技术人员中吸纳技术新秀充实到企业关键岗位;公开招录选拔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需求……”张东森说,产品做得好,顾客才能留得住。

  不忘初心,载誉前行。太康银鑫棉业全体员工,用辛勤的汗水让工匠精神渗入产品的每一道工序,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美好的生活,书写精彩的人生。

责任编辑:陈卫东